
社區名稱: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台灣省雲林縣支會
所在地區:
雲林縣斗六市
所在地址:
雲林縣斗六市莊敬路228號3樓A室
聯絡電話:
05-5353128
社區名稱: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台灣省雲林縣支會
所在地區:
雲林縣斗六市
所在地址:
雲林縣斗六市莊敬路228號3樓A室
聯絡電話:
05-5353128
完工日期 | |
總樓層 | |
建設公司 | |
主要結構 | |
外觀建材 | |
社區朝向 | |
社區戶數 | 戶 |
管理保全 | |
社區公設 | |
鄰近學校 |
政府於民國43年制頌「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法」,於79年頌佈紅十字會法施行細則,使紅十字會相關法令更具完備,並依規定繼總會及省分會法制化,本支會於民國82年立案,本會服務地點分行政處設在雲林縣政府社會處內,訓練及志工中心(斗六市莊敬路228號3樓A室)、台西區居家服務中心(台西鄉中山路29號)、台西區日間照顧服務中心(台西鄉五榔村23-1號)、備災救急生活物品中心(婦幼大樓地下室)、救災器材管理中心(清泉灣水上世界園區)。 本支會於民國43年發動各鄉鎮市公所共同籌組”雲林縣私立同仁救濟院”由本支會創會會長陳海永先生擔任董事長兼院長,於民國44年正式開辦乞丐遊民安置及貧民老人之安養之作,73年奉令改組為”財團法人雲林縣私立同仁仁愛之家”擴充為安養及養護業務,乞丐游民之收容安置則由省社會處或警察局之遊民收容所辦理,原由本支會創設之”同仁仁愛之家”雖董事會改組,服務對象擴增,但服務之宗旨及精神,仍以博愛服務為目標繼續協助弱勢民眾之照顧。 在民國66年以前省分會尚有巡迴衛生服務隊臨時辦理義診的工作,本縣雖以縣政府代表向省分會申請服務,惟在縣內之行程及各項配合工作均由本支會協助,深受民眾的讚揚,也代表紅十字會之服務績效,在巡迴衛生服務隊無法來服務的時段,則有本會核發義診卷由民眾持向指定醫院看診,藥費則向本支會申請,本項服務從52年至67年辦理,以後政府的社會福利法令頒布的更周全,民眾也就不再依賴本支會之醫療服務,但另一項防疫作業之小兒麻痺及麻疹疫苗之投藥服務,透過各鄉鎮市公所辦理,成效卓著,確實也為兒童健康提供了心力,本項服務至65年停止,但在兒童保健服務方面省分會亦提供國小兒童驅蟲藥(海山錠)投藥服務,幫助兒童驅蟲,該服務工作實施10年後,由省衛生處接辦。 急救員訓練本支會原只商請省分會指派教練協助,但每年辦理之班數有限,70年起省分會訂輔導各支會聘用護士的辦法,讓急救訓練更能順利推展,79年組織了志願服務隊,服務主題在保健服務及急救訓練,由教練隊開始後再組織保健服務隊,但為考慮服務隊之管理與發展,於92年第13週年慶時修改為急救教練大隊、保健服務大隊、水上救難大隊、居家服務大隊,均隸屬本支會,由本支會統一管理及運作,讓各隊能以專業服務社會,另本支會也成立雲林國小之少年服務隊及虎尾技術學院與之大專青年服務隊,以上兩隊均有補助活動經費,希望在總會輔導下也能增添社會之仁愛能量,讓服務提升為活動指標,為自己也為別人。 本支會於86年起即在總會與省分會之輔導辦理居家服務員之職前訓練,目前已培訓近千名之照顧服務人才,因本會之訓練秉承總會之規劃及課程之設計,內容精實,成效甚佳,學成後之人員為各機構或社團爭相聘用,也建立了本支會在照顧服務人力之培植實力及口碑。 老人人口激增,社會及家庭結構之變遷,由大家庭變成小家庭所支撐,獨居與失能老人的照顧問題蔚為風氣,92年1月也感受社會責任及支會轉型之需要,因此也投標雲林縣政府委辦之「非中低老人及身心障礙居家服務」台西區居家服務,陸續增加獨居老人之送餐、社區共餐及日間照顧服務,另外亦依照總會之規劃辦理了斗南、西螺、莿桐、林內之社區關懷服務,並已獲各該鄉鎮公所及縣政府之同意與配合。 為應社會之需要與對服務產業之期待及本支會永續經營與發展考量,除繼續積極規劃照顧服務員訓練並配合居家服務計劃之推展,讓訓練培育出來的人才不只為社福機構提供人力,也可從中甄選可用人才加入居家服務的行列。另急救訓練事業化建構二線式訓練師資線,培植足夠的急救教練,不但可推展機構員工的急救及心肺復甦術之訓練,更進一步開辦工廠員工職災管理急救訓練,另一方面積極培植教練及高級教練,讓機構的定點訓練及配合大型活動之急救展示,使原本免費服務之項目亦成為維持訓練師資經費來源之一,期望急救訓練是每位國民具備條件之一,透過多方之宣導及努力,必可成功,每支會必須先有專屬護理人員及儲備高級教練作為動力,加以規劃推展。再來就是充實基層社區服務與連結,97年更開始接受縣府委託執行「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之輔導工作,以社會工作的方式結合志願服務、照顧服務,再漸漸擴展至一般民眾,以融入生活及活動,並徵求民眾加入志願服務以提供弱勢鄰居之助力為徵求訴求,讓地方的人力可以照顧地方的弱勢族群,那麼紅十字會的服務才能真正落實到基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