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區名稱:
彰化縣社頭鄉埤斗社區
所在地區:
彰化縣社頭鄉
所在地址:
彰化縣社頭鄉埤斗村清興路28號
聯絡電話:
0916149029
社區名稱:
彰化縣社頭鄉埤斗社區
所在地區:
彰化縣社頭鄉
所在地址:
彰化縣社頭鄉埤斗村清興路28號
聯絡電話:
0916149029
完工日期 | |
總樓層 | |
建設公司 | |
主要結構 | |
外觀建材 | |
社區朝向 | |
社區戶數 | 戶 |
管理保全 | |
社區公設 | |
鄰近學校 |
壹. 沿革一.社區名稱:埤斗社區發展協會二.成立日期:八十二年十二月八日三.成立目的:為順應政府以時代潮流推動「社造」,「由下往上」發展政策,依各項地方真正需要而執行,當時村長紀勝英先生視社區發展為地方自治之首要措施,亦是社區將來發展指標而發起成立社區發展協會。四.組織章程:本社區理監事會任期三年,其他依有關法令規定辦理,並報經主管機關核備。五.組織架構:略 六.社區地址:社頭鄉埤斗村山腳路一段178號七.社區電話:04-8729185八.社區聯絡窗口:紀勝英 04-8731870 、 0916149029貳、社區簡述:一.社區位置:埤斗社區位置於社頭鄉東南角、東以八卦山脈與南投為界、南與田中鎮為鄰、西邊以舊社排水溝與里仁村為分界線、北以清興路50巷與清水村為鄰,本社區是以埤斗村行政範圍之社區,處於八卦山麓為居民集中聚居,鴻門圳南北橫向,是一依山傍水之優美地理環境社區。二.社區人口數:本村人口1370人、331戶分10鄰。三.人口結構分析:本社區老年人約百餘人,以中壯年比例較高、男性佔700人、女性佔670人,居民多數以務農為主,極少部份工商業,是一典型的農村社區。四.社區文化特色:(1)埤斗社區境內富有傳統的農村景緻特色,有山有水鳥語花香,具有純樸、親切的人情味。(2)古時候與南投縣交流的十八彎古道(古稱挑鹽古道)。(3)斗山祠的歷史建築。(4)多項習俗逐漸推展成社區之文化活動,如跳鼓陣、舞蹈、廟會…等。五.社區產業:以水稻為主、次為芭樂、柚子、龍眼、荔枝、鳳梨、楊桃、檸檬、柑橘…等多樣化農產品,本社區目前農業是以芭樂及西施柚最為出色;另外,則有少數紗襪等企業。 六.社區景觀:(1)自然景觀:本社區是一純樸典型農村,擁有天然農村景觀,依山傍水、生態豐富的動植物,螢火蟲等鳥語花香,亦有多處景點:a.十八彎古道(古稱桃鹽古道) b.觀音山一、二、三、四、五峰登山步道c.中央嶺步道d.山腰間長青自行車道 e.清幽的念佛寺f.空氣清新、寬廣的縣童子軍露營區g.漂亮美麗的活動中心h.歷史建築—斗山祠i.田野自行車道j.鴻門圳岸「健康步道」日落景觀k.信仰中心—北玄宮、福德宮l.福德宮處二棵百年大榕樹是農忙休憩的好場所m.第九鄰處龍眼樹下居民聚集聊天話家常的好所(2)人文景觀:a.農曆正月十五日拔大龜慶典活動。b.農歷三月初玄天上帝生日慶典活動。C.八月福德宮慶典活動。d.多種民間習俗、加上村民提供土地打造居民槌球場。7.社區寶貝: 社區的寶貝是多樣化的,位於本社區鴻門圳東岸旁福德宮處的二棵百年大榕樹是不可或缺的社區寶貝,在炎夏農閒時刻或過路行人,都會在此休息片刻,並可觀賞夕陽西下的日落景觀,因為此處地勢高又空曠、空氣流通、枝葉茂密,不但帶來了農村的美好景觀,也是居民休閒的好場所。8.社區交通指南(1)自行開車:漢寶、草屯東西向快速道路,林厝下交流道,沿山腳路,往田中方向,約10分鐘可達。(2)大眾交通工具:田中往員林彰化客運10分鐘可達。 員林往田中彰化客運20分鐘可達。參、社區總體營造概況一.社區總體營造過程:(1)本社區成立於82年12月8日,當時因無活動中心用地,即向縣政府爭取縣露營區撥用300坪,至84年縣府同意撥用,但因九二一大地震影響,而造成延擱至90年建造完成。(2)91年8月理監事會改選,理事長由張東海先生擔任,村長紀勝英先生兼總幹事,當時因瞭解若要做好社造工作,必須先要從班隊組織著手,因此,兩人同心協力開始推動各基本班隊組織工作,陸續成立了社區所必須的各種基本班隊。(3)92年6月參加社區新故鄉總體營造—潛力開發方案,為初階開發社區,由文建會補助經費、文化局指導、東螺溪文化協會輔導,分三期程辦理: a.社區居民意識認知研習及課程訓練b.觀摩績優社區c.開始營造工作—髒亂點清除,改造小公園與槌球場…等 二.班隊現況:(1)媽媽教室共2班,成員共51人,成立於91年11月一班班長:蕭麗惠女士;二班班長林玉碧女士。本班隊是以家庭主婦為主,提供家庭溝通,親子教育及社區各項成長性活動,是社區不可或缺的班隊。(2)長壽俱樂部會長蕭水炎先生,成員90人,成立於91年11月本班隊為社區內60歲以上,以銀髮族所組成,提供農忙閒暇休閒等活動之聚會組織,也是社造工作的重要支柱。(3)環保義工服務隊本隊隊長蕭丁下先生,成員共80餘人,成立於92年1月本班隊為推動社區總體營造最重要班隊,社造要做好在於環境保護,除了每月第四週日清潔日為清潔整頓外,空間改善利用、綠美化工程、社區消毒工作、產業再造等等為勞力付出的班隊,本社區義工服務隊,在於社造的工作上乃成為埤斗社區之大功臣了。(4)守望相助隊 隊長蕭成鑫先生,成員62人,成立於92年6月1日 是本社區的守護天使,除了保護社區安全外,獨居老人問安,弱勢照顧,最值得欽佩的是每晚10時至凌晨天亮,皆輪班照顧整個社區之安全,為社區安全把關。 (5)跳鼓隊指導老師:黃雪欣老師成員20人,成立於92年7月結合學區—清水國小中、高年級同學,由於前校長賴奇俊及現任校長陳靜音的支下,成立本班隊,此乃本社區最出色、活潑班隊,在於社區各種活動及曾參與各種公眾場合表演,成果非常優異。(6)健康幸福天使服務隊隊長:張東海理事長,成員20人,成立於94年3月,由社區媽媽經過研習訓練,(四人一組)每星期日上午八時至十一時三十分,為村民健康情形把關—量血壓。(7)愛心志工隊:隊長:蕭清烈,成員25人,成立於94年9月,配合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執行弱勢老人服務工作。(8)社區營造工班:班長:蕭清林,班員15人,組織營造工作各項專業人才,配合社區各項營造工作。(9)信仰中心—北玄宮主任委員:蘇接生,信徒140人,是一個非常健全的組織,促進居民間和諧及慈善…等,各方面資源協助。(10)其他班隊組織社區營造是多元化的,在於本社區目前的各基本班隊都有相當好的成果,皆能運用社區人力、物力、財力、支援、服務,除了上述班隊外乃有多種班隊將繼續組成,如:讀經班、舞蹈班、阿媽國樂團、太極拳隊…等各成長性班隊,以上班隊都是本社區社造過程中所必須,應再永續經營,以達社區之桃花源。 伍、社區成果: 自推動社造工作起,已重建了大部份居民互動、互愛像一個大家庭,最高興的有了自治起步的開始,現在社區生活中有了安全感、亮麗感,且有了成就感的喜悅並已受到了各界的好評。 自民國91年8月開始已成立了各種基本班隊媽媽教室、長壽俱樂部、環保義工服務隊、守望相助隊、跳鼓隊、健康幸福天使服務隊、愛心志工隊及具有文化特色的讀經班…等,各班隊皆有如一部機器一樣環環相扣,若有任何活動便嚴陣以待派上用場,又加上居民人力、物力、財力的資源配合,能夠各自發揮相當的功能,如:1、環保義工服務隊對髒亂的挑戰,將賢達人士蕭船帆先生未耕作且雜草叢生之土地,義工隊們經過一番苦心整頓之後,把髒亂點營造為社區槌球場,現已成為居民閒瑕運動的好場所。2、將社區居民張家榮先生未耕作且雜草叢生之土地,義工隊們經過一番苦心整頓之後,把髒亂點營造為社區的「」兒童生態教園」,現已成為居民閒瑕運動的好場所。3、鼠蛇叢生的鴻門圳提岸營造一條「百步青龍」-健康步道。陸、九十四年度營造點工作:一、幸福健康在鴻門—健康步道 配合國民健康局「健康環境與空間營造」計劃執行,是利用髒亂的水利圳溝岸,請專家與社區民眾的參與規劃,能啟發在地居民能主動關心自身、家庭及社區健康之議題,並能引導居民對髒亂空間再利用之理念與共識。 完成日期:94年11月30日 二、福利化社區工作 計劃內容:1.老人關懷訪視 2.婦女學苑 3.青少年服務 4.社區安全三、社區關懷據點:專為65歲以上老人規畫 主要項目:1.餐飲服務—共同食堂(中、晚餐)、行動不便者送餐 2.關懷訪親 3.電話問安,諮詢轉介服務 4.健康促進活動—量血壓、體溫、義診…等服務四、兒童生態教育園 依據環保局「加強村里社區居家環境清除髒亂」計劃,透過社區居民規劃,爭求地主張家榮先生同意,將尚無利用之田地進行規劃,可串連健康步道與槌球場。肆、社區甘苦談: 從事社造活動在推動之初期,因居民對社造之認識不足,又無專業人員教育輔導,同時礙於經費有限問題難以推展,經理事長等幹部及村長竭力開導解說勸進及到處請益,期間常遭受莫名人士以「吃飽無事做」、「作秀」等諷刺字眼強力打擊,而幹部們均能秉持著「歡喜做、甘願受」理念,終究皇天不負苦心人,已漸有成果展現;但願日後能再接再勵、並能使縣府各局室的重視加以輔導,將會不斷地讓埤斗社區創造出美好的家園以達永續經營。伍、九十五年度預定營造點-濕地保育園廢耕濕地 髒亂點清除 建立淨水生態空間依據環保局「六星計畫-環境生態面向」計劃,透過社區居民規劃,爭求地主 張記瑋先生同意,將尚無利用之田地進行規劃。陸、社區願景:「有夢最美」 社區除了能營造出美好的未來外,並能中、長期規劃「墓場變牧場」的夢想,由於社區範圍內有一相當寬廣的社頭鄉第五公墓約有20公頃之土地、雜草欉生,每遇乾旱便成災,在社區營造的規劃中,亦應規劃為「埤斗社區牧場」,以達能利用在地資源的最佳夢想,將能創造出社區源源不絕的財源。柒、結語:以近年來社區努力的良好成果,已啟發了社區居民的認知與共識,相信再與各部門的資源相結合,可望埤斗社區未來將是前途無限的優美社區。 社區關懷多用心 厝邊頭尾一家親 社區關懷做得好 兒女在外沒煩惱 埤斗社區理事長 紀勝英 編製 中 華 民 國 九十七 年 十 月 十一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