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名稱:
台中南區永興社區
所在地區:
台中市
所在地址:
台中市南區高工二街56號
聯絡電話:
(04)22610714
社區名稱:
台中南區永興社區
所在地區:
台中市
所在地址:
台中市南區高工二街56號
聯絡電話:
(04)22610714
| 完工日期 | |
| 總樓層 | |
| 建設公司 | |
| 主要結構 | |
| 外觀建材 | |
| 社區朝向 | |
| 社區戶數 | 戶 |
| 管理保全 | |
| 社區公設 | |
| 鄰近學校 |
|
永興里在60年代時沿綠川下游邊,四處皆為農田密怖,鄉間小徑當初只有由較大姓氏族群分佈里內各處所組成聚落,較大姓氏代表如寶樹堂謝姓家族,下橋仔傅姓家族 大竹圍林姓家族,下庄子謝、林、陳、盧家族、番仔火社邊紀姓家族,下尾厝仔?、宋、余、黃家族…當初用來辨識永興里區塊是永興一巷、二巷、三巷、四巷、五巷區分及唯一街道大慶街、永和街等,其實台灣光復後永興里教具代表指標性學校、工廠、古蹟、如下……(一)推動工業成長搖籃-------台中高工台中高工創立於民國二十七年五月二日,原名台中州立台中工業學校,是 日本政府為因應戰爭的需求而設立的,開辦支出為五年制,其後學制及校名屢有更動,名國四十年更名為台灣省立台中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簡稱台中高工。在五、六0年代更是培育了許多人才,成為工業成長的原動力,對台灣的工業發展功不可沒,當時的台中高工?建在田中央,之後,才在大門處闢建工學路。現在則是將校門口設在新拓寬的高工路上,工學路上原來的大門改成後門了。走過了六十多年的台中高工,舊有建築已一一改建為現代化校舍,只留下當年的大禮堂靜觀著一甲子歲月的變化。(二)番仔火的家…台灣火柴公司台中廠在六十年代永和街上有台灣火柴公司台中廠為民國二十八年(昭合三年) 日本人在此地設立(台灣燐寸株式會社),成為台灣火柴製造的先趨。民國三十一年收歸公有,改制成(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中燐寸工場)。民國三十七年台灣火柴公司成立,數十年間,那些印著(寶島) 、(黑貓)、(自由之火)的火柴盒,遍布在台灣的各個角落。民國八十三年前當時永和街已改名為美村南路,台中廠現址的部分土地興建了(台火工學新世界),民國八十五年將廠房全部拆除興建了(台火工學苑)。於是乎,台灣火柴公司台中場只剩下(台火)二字供人追憶,取代的是美村南路繁榮熱鬧透天店面合川流不息車輛,成為南區一個新興繁榮的地方。(三)輝煌一時的遠東漁網廠從美村南路轉入高工路(原名大慶街的舊址,就是大慶街一段三十二號,佔地約六千坪的遠東漁網廠。這個工廠在日治時代合光復初期以製造漁網,線等產品為主,所以附近居民簡稱為(線工廠)。建廠有五十年以上,走過繁華的歲月,如今工廠已經停工,忙碌的身影、嘈雜的人聲,已不復見,只留下功成身退的日式建築廠房、茂盛的樹木合大門注視著圍牆外的車水馬龍。民國九十三年現實已改為別墅型透天式的社區(名為日光行宮社區)。四)古色古香的寶樹堂位於永和街(現美村南路)合大慶街(現高工路)交會處的寶樹堂,主人姓謝, 以木材生意起家。民國八年謝家聘請日本建築師設計,歷經五年才興建完成。(寶樹堂)佔地兩千多坪,最外面是座兩層荔枝等果樹。最裡面是中國傳統的三合院。建材的磁磚、磨石…等,可以說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築。(寶樹堂)外牆及地面的紅磚色澤鮮紅,質地堅硬美觀,最為吸引人。據說這些紅磚與總統府的建材是同一艘船從大陸運來台灣的,由此可見謝家當時的財勢。民國六十九年八月在寶樹堂成立寶樹托兒所,造福鄉里。如今,雖然寶樹托兒所遷制現址,而古厝的門樓和外庭和左護龍也已拆除,蓋上新樓房,但正身和右護龍猶在,仍可想像昔日的風采。此外在寶樹托兒所裡的(寶樹生活紀念館),保留了若干昔日寶樹堂生活的點滴,供人追懷。(五)精神信仰中心(王公廳一永興宮)劇先人傳述清朝期間,本庄牧牛童樹人以溪邊塑土,捏造三尊神像供人膜拜,期間神跡顯現,有求必應,庇祐地方,地方仕紳為感念神恩,共同發起雕塑金身三尊,供人膜拜。自清光緒四年開始歲次戌寅年)暨以供俸朱、李、池三府王爺為主神,藉時庄名稱為(王公廳),供信眾膜拜,台灣光復後,政府整編地方為永興里,並同時改名為(永興宮)。當時廟地約六坪瓦窯屋,因樑柱腐蝕且廟申簡陋,遂於民國七十九年地方賢達仕紳歲次庚武年及丁未年,共同發起重建委員會後,決議募款重建,於民國八十一年(歲次任申年庚戌月癸寅日)由市長林柏榕偕同地方仕紳,共同主持動士典禮,歷經三年竣工,完成二樓層之鋼筋混泥土結構體,一樓闢為活動中心,二樓為宮殿式廟宇,宮殿名堂開闊,建構精良,雄偉壯觀,畫樑雕棟,人物栩栩如生,顯現神來之筆,敬神養聖,立德勸善,盡在其中,暮鼓晨鐘,啟人靈性,廟前廣場更為信眾民俗節慶之場所,及心靈信仰之聖地,於明國八十三年農曆十一月二十一日(歲次甲戌年 月癸末日)舉行入火安座大典,管理委員會群力下,平穩踏實的心靈信仰之聖地獻給世代十方善信大德,三府王爺諸身佛光普照,神威顯赫,護我桑梓,澤被眾生,百姓得安居樂業,士農工商逢勃發展,合境平安。民國八十年後永興里大部區塊逐漸改建為高樓大廈及透天厝店面,從原先族群分部各角落而變成街道林立四通八達之住宅區,讓人感到欣慰之際民國八十八年發生舉世震驚之921地震,讓永興里內部大樓重創,像…德昌世界大樓之全倒、天下一家社區大樓拆除,德倉中華社區、南京社區、廣三社區、靜園社區等大樓修膳。成為南區最大災區,該時在永興里長陳松鶴錯愕不已,後經政府有關機關、地方善心人士及災民之信心重建,此災區之名已完全消逝,現今永興里自民國91年市政府區里區塊重新整編後,區分為永興、永和兩里。目前永興里部份已是大樓林立、透天厝店面、社區型住宅、樹德自辦重劃區等之結合永興里已脫離農業時期進入都市型之住商合一之型態,成為南區一個新興繁榮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