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區名稱:

    台中縣豐原老西勢社區

  • 所在地區:

    台中市豐原區

  • 所在地址:

    臺中市豐原區西安里西勢路110巷7號

  • 聯絡電話:

    04-25235723

  1. 申請網站開通
完工日期
總樓層
建設公司
主要結構
外觀建材
社區朝向
社區戶數
管理保全
社區公設
鄰近學校

團 體 名 稱:臺中縣民俗文物協會立 案 字 號:中縣府社行字第700號現 任 理 事 長:邵東亮任 期:97.07.01-99.06.30會 員 人 數:69人協(學)會收藏特色:本協會收藏、研究之重點為臺中縣早期地方產業之磚陶器物,即極富盛名的「大甲東」陶,與釉色變化豐富的「沙鹿窯」陶製品。會 務 運 作 情 形: 本會係由翁清潭先生於民國87年7月發起創立,並擔任第一、二屆理事長,第三、四屆則由詹文杰先生擔任,95年度改由李台生擔任理事長。理監事會每屆任期兩年,每年六月間召開會員大會改選,理事長連選得連任一次。 本會以提倡民俗文物保存與研究風氣,維護文化資產,推動社會教育為宗旨;以辦理民俗文物展覽、專題講座、專題研討、參觀等方式行之。並以編印有關民俗文物之書刊、簡介、說明等達到教育推廣的目的。 為提升會員收藏風氣與鑑賞能力,每年均辦理小型之文物拍賣活動,於93年初成立文物交流中心,以提供會員聯誼、交流、展示、研討的聚所,讓收藏風氣與熱情持續發燒,帶動更多人士參與。目前每年均發行會刊一次,作為會員發表心得、意見交換、傳達各項訊息的園地。 成立以來除配合政府機關如高雄市立歷史博館、國使館台灣文獻館辦理各項文物特展外,每年更舉辦一至兩次鄉鎮展覽,頗受好評。 另為提供會員更多服務,本會自91年7月設立圖書櫃,廣增相關書籍、刊物,現有書籍280冊,可供會員借閱參考。豐原古稱「葫蘆墩」為原住民稱呼,原意「神祈子民,在此建立部落」,此地原屬於平埔族「番」社部落之稱。聚落形成:始於清乾隆年間,福建漳州人廖舟等進入墾荒,引大甲溪水灌溉耕墾,發展農業。 聚落組織分析:以大社(岸裡大社)分九社部落,包括?薯舊社、翁仔社、葫蘆墩社、岸東社、岸西北社、岸南社、?里蘭社、崎仔社及西勢尾社等。(摘自台灣大學研究圖書館藏-岸裡九社分布圖) 西元一九二0年日據時代,日本人以此地物產豐厚命名為「豐原」摘自「中國賜給日本古印璽」、「豐葦之原瑞穗之國」組合,故豐原有「瑞穗國小」之名稱由來(摘自豐原糕餅起源)。西勢尾社:大社的西門,有一「西勢尾社」,該處是岸裡大社的西側,故稱岸西社,又稱西勢尾。另由張達京後代開拓之「西勢庄」,位於西勢路合作國小一帶,現稱「西勢仔」(摘自豐原糕餅起源)。「西勢仔」包括西安里、西勢里、東勢里及三村里(三角仔)合併的「西勢庄」,日據時代屬第十九堡(日本佔據台灣的第二年即實施保甲制度)早期只有十七鄰,人口數七百餘人,聚落有劉厝、李厝、陳厝、蔡厝四大聚落,皆來自福建漳州,信仰中心為西勢里廣福祠,土地公是用石頭雕刻成基座有「西勢庄福德正神」印記,旁有一棵二百多年的老樟樹。(註本文由社區耆老賴錦廷口述資料) 民國五十九年將西勢里分為西安里、西勢里二里,目前西安里有7154人,1936戶, 西勢里有3279人,1034戶,我們將其稱為「老西勢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