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區名稱:

    宜蘭縣礁溪鄉白雲社區

  • 所在地區:

    宜蘭縣礁溪鄉

  • 所在地址:

    礁溪鄉白雲村(路)102號

  • 聯絡電話:

    0958-260622

  1. 申請網站開通
完工日期
總樓層
建設公司
主要結構
外觀建材
社區朝向
社區戶數
管理保全
社區公設
鄰近學校

(一) 社區資源分析1. 人的資源本社區轄屬宜蘭縣礁溪鄉白雲村,共有十七鄰,人口數計1943人,社區居民大多以務農為主,日出而做,日落而息。本社區工作在理事長推展下由全體理監事帶動,村內鄰長是重要的觸媒;社區有志工隊、長青隊、巡守隊組織並實際參予各項活動。(含人口狀況、可動員之人力資源、社區組織、當地藝文人士)2. 文化資源(一) 木馬:是早期村民以人力謀生的工具滑行於跑馬古道;拖木馬不僅需要體力,更需要以智慧、技巧、膽識。稍有不慎即造成敗馬。曾有最高錄一趟承運四千餘公斤重量的木材的紀錄。(二) 公揹婆:是本庄百年前就有的民俗團。典故是古早在本村有一位縣官, 為政清廉,樂善好施。曾收容一位老奴、一位駝背右手殘、及一位無依靠之小孩。有一日,此位縣老爺高升知府官職,要前往上任,因無錢僱轎,故以步行出發。於是老奴背著縣官夫人、駝背手殘手持娘傘,庶人不捨歡送並贈一匹驢子給縣老爺代步,並由收留之小孩在前頭牽驢。而在行進間因驢子怕生且由小孩牽驢,以致驢子沿路撞來撞去而縣老爺也搖來搖去;而老奴年邁步履滿跚,因此邊走邊停,又怕縣老爺夫人摔下來,不時停部調整背在後面老爺夫人的高低。(三)獅陣:拳師游阿琴,身負唐山武藝,因眼見治安不寧,盜賊四起乃謀設村內自衛隊抵抗。創立武館教受二十餘套拳數及長短兵刃,三年有成,為人數太多於是進一部組獅陣。洲仔尾、三城、壯圍五間等獅陣皆由白石腳獅陣所傳授。(四)集惠廟:建於清嘉慶二年間,漳州農戶林傳經、林傳瑞德香火佩帶渡海來台為守護神。游滬尾起水入蘭,集居於百石腳山麓憃土牆茅草屋一間廟名王公祠。民國九年,由保長黃阿荖、林際昌倡導擴建左供奉觀音佛祖,右供奉福德正神,正名為集惠廟。(五)國姓廟:廟地由黃阿荖先生捐出現仍遊子嗣管理。民國五十七年因特殊因緣,白石腳迎媽祖繞庄之聖事改國姓廟為敬拜媽祖及演戲的地點。當時共有一一五人捐款結餘款全數捐出,重新粉刷內部整修內殿,至今廟建結構未再改變。 3.生產資源在早期本村曾有一做生產黑瓦的窯(年代不詳)民國三十年由江雪娥在白雲村設和發製磚廠生產紅磚,大戰期間停產。民國六十一年邱氏在份尾創設目仔窯,在七十年代後停廠廢窯。4..景觀資源(一)跑馬古道:修於清光緒年間,為先民聯絡往來台北之要道,後來先民利用古道搬運木材,在泥路面舖設圓狀木棍,裝設木馬,單運山上木材,故有木馬路之稱。二次大戰,常可見日軍騎馬巡邏。居民又稱跑馬路。研途、觀賞蘭陽平原及眺望龜山島。(二)猴 洞 坑: 相傳早期彌猴群居於該處石穴,應而得名。順著陡峭的階梯,往上可到達瀑布頂端,見潺潺清澈溪水。沿峭壁而下成澎湃洶湧之瀑布景。在山頂上更可仰望白雲聽湧泉。(三)鵠 仔 山:蘭陽八景其中一景,山峰高聳,向東可遼望蘭陽平原,而在南邊有一大片草原,山領下有一個大風洞,相傳早期有仙人在洞內修行。每年農曆十月至次年三月不定期刮起八九級之落山風,是因為鵠仔山地形所造成。(四)白 石 崁:整座山的山頭是風化白石,在山腳下有村莊,就是白石庄有著特殊的直挺陡峭的壁沿。是本庄之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