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名稱:
基隆市暖暖區暖暖社區
所在地區:
基隆市暖暖區
所在地址:
基隆市暖暖區暖暖街281巷123-125號
聯絡電話:
0933143042
社區名稱:
基隆市暖暖區暖暖社區
所在地區:
基隆市暖暖區
所在地址:
基隆市暖暖區暖暖街281巷123-125號
聯絡電話:
0933143042
| 完工日期 | |
| 總樓層 | |
| 建設公司 | |
| 主要結構 | |
| 外觀建材 | |
| 社區朝向 | |
| 社區戶數 | 戶 |
| 管理保全 | |
| 社區公設 | |
| 鄰近學校 |
|
本暖暖社區,古稱(那那社),先民多為泉州,安溪一帶的移民,以閩南語的階音稱之(暖暖),區內有被稱水源之鄉的好山好水。如1801年建立的香火鼎盛安德宮,主祀神媽祖,同祀神泉州信仰清水祖師。鄉士保護神尪公(保儀大夫),光緒10年間清法戰爭時暖壽山成為抗法的軍事攻防要塞地,和一座環境清淨,景色優雅的金山寺,及神威顯赫小埤仔頭,土地公衍伸至今的福興宮,僻鄰基隆河,經暖暖的這一段,經遇千萬年浸蝕之後,形成造型特殊的壺穴,又稱(石面桶),造就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特景觀(暖江壺穴)。西元1891年暖暖礦業全盛時期,為了出口運送方便,在西元1919年暖暖火車站成立,當時金山街一帶,均為未開發的山坡地,居民為了生活起居方便,就地開墾,築屋,因地形關係都是梯田式住屋,有如小九份般的奇特景觀,西元1926年全台第一座水庫於暖暖(西勢水庫),供台灣頭水道現代化,有暖暖水道頭,基隆旁康口可碑。西元1976年,暖暖土地重劃後,聚落和住屋型態改變,建商大量投入後,有如雨後春荀般,街道發展全面改觀,至今高樓大廈林立,從外移入人口眾多,對鄉土認同丕變,令人婉惜,就是古蹟破壞殆盡,都未能完善的保存,如今有鑒於健全地方,續保古蹟,安定社會,凝聚地方有心人士力量,來共同打造及全面地推動認識鄉土情,愛護暖暖家園理念,逐成立本社區。 |